酸葡萄文〈二〉

2/28/2007

  為了再多了解這家學校,剛好幾天後的週末,學校對外開放,所以我們闔家光臨,順便想看看Luka的反應。這次參觀我們又多打了三點負分。一個是學校裡沒有任何電腦教學 ,然後所有的蒙特梭利學校認證的教材教具似乎並沒有隨著時代變化,而有些許演變,不知道是經費拮据,還是真如老師所說,他們覺得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不需要包括電腦,他們也不鼓勵學生花太多時間在電腦前。可是蒙特梭利女士創辦這套系統、和使用這些教具畢竟都一百年有了啊!不過反正電腦我們可以自己教,所以倒不是很大的問題。

  第二點則是老師的問題。這個學校目前3-6歲有兩班,所以兩個老師:一個印度人、一個歐洲不知哪國的人,兩個老師的英文都帶有挺重的腔調。Luka爹娘不跟Luka說英文的原因,一是要讓Luka會講中、德語,一則是因為Luka爹娘的英文都帶著濃濃的外國腔,我們不希望Luka也說一口怪怪腔調的英文,所以就不跟Luka說英文。那Luka學英文的主要地方就是學校,他無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回家有美國腔調的英文可以聽,所以老師若也是滿口帶腔調的英文,這樣Luka要怎麼學「標準」美式英文呢?!搞不好還綜合各方腔調,變成獨一無二Luka腔英文?!不過因為知道這兩個老師不會是Luka的老師,所以有點兒心存僥倖,希望新班新老師會是美國人!

  第三點就比較感冒了。就我們所認知的蒙特梭利教育系統,應該是一套適用於所有小朋友的系統〈應該並不包括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小朋友〉,而且其哲學其實蠻像我們至聖先師所倡導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之類的,所以該類學校標榜每個學生有各自的學習進度、沒有年級之分、學生之間彼此互相學習等等等。可是從這個學校的負責人,一直到這兩班幼稚園的老師,竟然都不約而同地認為不是所有小朋友都適合這樣「自由學習」的環境,理由則是「有的小朋友自我約束控制的能力較不好,適合傳統教育規範較多的學習環境」。白話一點就是「有的小朋友很白目不聽話,說一次、兩次不行做的事還是不肯乖乖就範〈這這這...聽起來好熟悉啊!跟我們家Luka好像啊!!〉,那我們不收這樣的小朋友啦!」所以在確定把小朋友放進等候名單之前,學校會安排一次跟小朋友的面談,由老師評估覺得適合後才收。這一點Luka爹娘實在無法茍同,因為這就背離蒙特梭利女士當初創立這一套系統的美意了。好吧,私立學校需要經費;要招得到學生,還要學生家長心甘情願掏錢出來,就必須要有好的評價;而篩選過的學生,教起來事半功倍,對學校、老師都輕鬆,何樂而不為?也許這也是為何很多蒙特梭利學校只收兩歲半到三歲半小朋友的原因吧?!不過了解歸了解,心裡還是直犯嘀咕的,總覺得這樣「柿子專挑軟的吃」,就算評價不錯,總有作弊之嫌。

  回家後Luka爹娘討論後,又再打了大概兩家比較遠一點的學校,又是一樣嫌Luka太老,似乎每家都一起作弊。不過我們決定還是幫Luka提出申請,反正要是面談結果,Luka果然不是他們心目中的乖寶寶,那至少我們試過了,不會在十年後在心裡偷想:「當初要是讓Luka試這套教育系統,也許今天會是另一個比爾蓋茲呢...」於是申請、面試。面試當天是下午小朋友放學的時間,由那兩個幼稚園的老師跟Luka談。大概因為放學時間,教室裡亂糟糟,還有兩個工人拿著壁紙在教室裡晃來晃去,媽媽在教室外面等Luka時,看Luka不斷轉頭看媽媽、看工人們在做什麼、看小朋友在幹嘛,心裡實在很懷疑這樣是要怎麼專心跟老師聊天。面談後問Luka老師都跟他聊什麼,Luka說有叫他寫ABCD,然後就不知道了。不過他抱怨說他聽不太懂那兩個老師的英文。更不妙了。然後媽媽果然接到電話,說兩位老師認為「Luka面談時不怎麼照老師給的指令動作,而且也都不看老師,所以不適合他們學校。」為什麼我對這個結果不太意外呢?!

   

逢's紀事

我想留言

 

逢逢和安迪的家  我們可愛的寶寶  婚紗照01/30/2003  逢's 家人  安迪's家  生活照  蜜月旅行  UIC 的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