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週年

3/28/2008

  最近剛過完結婚紀念日。仔細想一想,哇!我們已經結婚滿六年了耶!所以我們已經進入七年之癢了耶!好快啊!!說真的,好像一點也沒有「癢」的感覺。

  老公和我是很像的兩個人。不管個性、觀念、想法,譬如家是全家人一起的,不是一個人就能維持的,所以家事兩個人攤;譬如對小孩的教法態度方向一致,不會一個人在訓話,另一個人在一旁扯後腿;譬如家裡地上、沙發、椅子、床上常常東丟一堆衣服、西放一堆文件紙張,我們通常都 「自然」看不太見,只要不髒,亂是可以接受的,默契是誰看不下去了就誰收。我們基本上也不太干涉對方做事生活的方法,譬如他在清理地板廁所,我不會哇哇叫這裡不乾淨那裡還有頭髮,因為有人願意做讓我不用動手我只有感謝,他也不會抱怨我廚藝不精,老是煮我自己吃慣的台灣料理,還老是那幾樣變不出太多花樣,反而都會謝謝我煮飯給他吃〈除了肚圍慢慢變大那陣子埋怨過我給他的份量太多以外〉;譬如他最愛的消遣就是打電動,只要不要整個週末都只埋首電腦前,完全忘記他還有個老婆兒子在家,他打電動我通常無所謂,因為他也不會哇哇叫我沉迷小說完全忘記家裡還有其他人肚子需要食物。因為是很像的兩個人,所以常常我才開個頭:「告訴你喔...」他可以接著說:「嗯,那件事bla bla bla...」完全不用把話說完,甚至連什麼事都不用說,只要開個頭對方就知道要說什麼。我們同樣不拘小節,不過對自己堅持的大原則非常固執,還好我們的大原則也很像,所以影響不大 。

  我們兩個也都實事求是、非常實際,加上勤儉持家。所以什麼浪漫、甜言蜜語跟我們是八竿子打不著邊的。〈所以Luka那張甜得出蜜的嘴不知是哪兒遺傳的,只是目前他的甜言蜜語只用在媽媽身上就是了,連 老爸都很難得聽到〉什麼花前月下、浪漫大餐之際來個浪漫求婚這種事從未發生。窮學生時代的約會大概都是結伴上超市居多,柴米油鹽醬醋茶,老早就一付老夫老妻樣,平常沒事要搭地鐵捷運出門想到就懶,一台電腦或是一本書就打發了,連結婚也是很有效率地找個合法的法官證婚,除了多了一張結婚證書,報稅共同申報以外,還真找不出任何婚前婚後的不同點或落差。 然後因為實際與勤儉的個性,我們很少買用不到的東西,買了不用變成垃圾,又浪費又不環保;衣服鞋子夠穿就好,穿破、壞了才買,所以我們兩個人的衣服加起來,一個衣櫥間還放不滿,三個人一個小鞋櫃差不多夠用,一般女人有的一堆化妝品保養品香水瓶瓶罐罐,我全都沒有,只有一瓶臉部保濕乳液和凡士林;什麼名牌服飾、皮件我們 更是沒啥研究。笑話一則:某次和我媽聊到LV,我一時頭腦沒轉過來,反問「什麼LV?」當然很快就想到是那個很貴的皮件名牌,我媽很不以為然地覺得這年代怎麼還會有人不知道LV,於是我馬上轉問坐在一旁專心工作的老公:「你知道LV嗎?」他一臉疑惑看著我,似乎我說的不是英文,終於知道是個品牌,搖搖頭繼續工作,連追問是啥名牌的興趣也沒有!後來發現他其實知道LV,只是他知道的是全名Louis Vuitton,然後是個知名設計師,倒是不知道這也是個品牌,更無法將LV跟Louis Vuitton連在一起;就像他也只知道Hewlett-Packard,而非HP一樣。Luka還沒開始上學之前,我們回台灣的次數還算頻繁,通常兩年會回去三次左右。我爸媽的朋友曾問過我們大概很會賺錢,才能這樣子常常回去。其實很簡單,日常物質生活這麼無欲簡單,省下的錢能幹麼?當然花在機票上囉。

    這又讓我想到我們對家人的態度,就是家永遠是最好的避風港,自己的爹娘永遠是對自己最無私的人,尤其在他們付出無限心血養育我們之後,我們更需要好好對待他們,自己有了小孩之後,將心比心 更是能體會。所以即使生性節儉,老公和我從來就不會心疼我們花了這麼多機票錢回台灣,而我想法很簡單,反正我沒在工作,Luka不用上學的日子就只有這麼四年,平常都離這麼遠了,還在乎這身外之物?更何況就這麼短短幾年!而老公一年回台灣負責微笑、吃、無聊〈因為聽不懂〉,一年當然就是回德國了〈換我扮白癡了〉,即使每次去德國我們都像在「燒錢」一樣〈因為歐元實在太貴了!!〉,然後感覺上老公是唯一他們想念的人,連Luka有見沒見都無所謂,可是畢竟是老公的爹娘吧,老公自己其實也有這樣的感覺,所以他跟家人利用週末團聚〈反正平常兩人都要上班,晚上九點以前就寢〉,其他時候他都儘量安排去鄰國或鄰近城市玩。所以我就當作是去歐洲觀光,其實也沒那麼難熬。

  我們對自己的專業和所學都很自負。 好處是可以一起討論很多問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遠從古代歐洲中國史,近到現代大小有意義無意義戰爭。可是也有個缺點,萬一我們記得的知識不太一樣,就會看到兩人開始各持己見爭論半天,卻無人認為自己記錯了!還好現在有古狗叔叔可供諮詢,所以我們的爭論常常是在電腦前解決。舉個最近剛發生仍記憶猶新的例子:Luka問我「媽媽,為什麼我們都可以『黏』在地球上呢?」大哉問!於是媽媽開始告訴Luka那是因為有種東西叫「重力」,blablabla一些基本的物理觀念,連牛頓都提出來小小解釋一番。老公在一旁看我們嘰哩咕嚕很久,疑惑地看著我們。等我跟Luka大概解釋完,換英文跟他說我們在討論的主題,他接著跟Luka用德文也是一長篇嘰哩咕嚕,換我疑惑地看著他們。然後他告訴我他在告訴Luka地球有重力是因為地球在自轉,我一聽馬上不同意,即使我記憶力不甚好,這個又是幾百年前學的基礎物理,可是一聽就知道這跟向心力、離心力有關,跟重力哪有關係?!結果變成我們夫妻倆開始爲「真理而戰」,Luka疑惑地聽了好一會兒,媽媽還記得先告訴Luka我們要「討論」一下,有結論再告訴他正確的答案。最後當然就是上網古狗一下,哈哈這次我贏了!老公只好微笑認輸。不過我們兩個都在電腦前花好一些時間又把這些知識重新複習了一遍,然後重新跟Luka解釋一遍。又譬如中國老祖先的智慧,有感冒前兆鼻塞流鼻水症狀時,勤喝薑湯可以預防或減輕症狀;老公剛聽到時馬上不以為然,因為他從沒聽過薑有這種功效,而且薑湯那麼辣,怎麼也不相信,固執地認為他沒學過這個,一定是我隨便聽來的庸醫偏方!開玩笑,就像他對「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的商品非常自豪有信心絕對是高品質,我可是對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深以為傲,我們老祖宗在喝薑湯時,你們西方醫學還不知道在哪裡呢!竟然質疑我!!後來當然也是古狗叔叔幫他解決迷津,再次證實我對了,還是好幾篇德文關於薑的研究呢!所以我們很少吵架,可是我媽卻覺得我們常常一句來一句去好半天,聽起來好像在吵架,其實都是在「爭論」這些「真理」啦!所以我們真是太愛「古狗叔叔」了,我們的生活怎麼可以沒有它呢?!

  當然也有一些歧見。譬如我畢竟是台灣人,頭腦比較會轉,遇到事情有時候會想「捷徑」或「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路不通就另僻它路嘛,這時候德國人「死腦筋」A就是A的方法有時候挺讓我哭笑不得;譬如堅持Luka坐車一定要有汽車安全座椅,不管是在美國德國台灣,也不管幾年前台灣根本沒有這項規定,不過因為這跟自己兒子性命安全攸關,我也就順著他,反正最壞打算就只是扛自己家的安全座椅到處飛嘛。或是我對Luka的生活起居還是深受台灣傳統父母的影響,三餐營養很重要,因為還在發育的重要階段 。偏偏Luka前輩子八成是山上的仙人,吃雨露空氣就夠了,所以一直到現在Luka吃飯還是個問題,連現在這個老師也告訴我Luka在學校都不吃不喝,連水都不喝的!所以我已經為了吃飯問題跟Luka奮戰快六年了 。不過老公的觀念一直是小孩子餓了自然會吃啦,幹麼要餵?!所以當Luka有能力自己吃飯之後,老公是不餵Luka的,即使我要他餵一下兒子,他也只會在一旁要Luka快吃,絕對不動手,還早就烙話說以後我要是因為要盯Luka吃飯沒時間餵小的,他不要幫忙!可是我真的有讓Luka餓過一天啊,沒吃早午餐,結果到晚餐前一點也沒喊餓要食物吃就算了,我要餵他吃飯還得照樣奮戰!總不能每天都只吃一餐吧?! 我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其實還是在於食物,畢竟我們從小到大吃的東西南轅北轍,而改變口味是件很難的事。我們的因應之道其實也很簡單,早餐反正都是麵包牛奶玉米片,午餐則自理,這樣不管晚餐是啥,至少有一餐是自己想吃的,這樣我輕鬆他也高興。晚餐我負責準備,再加上Luka非常的「台胃」,所以當然大部分是台菜啦,不過我也會儘量多準備義大利麵之類我們都能接受的食物,而且我們反正對食物的態度都還蠻開放的,所以這最大的不同反而從來就不是問題。

  那天在YMCA遇到一個也是台灣來的阿媽輩媽媽,當她得知老公是德國人而不是美國人時,馬上就是一連串的「德國人很好,真的很好!」說真的,我愣了好一會兒,不知該如何接腔。我們家這個德國人,在我眼中當然很好,可是我就認識這麼一個德國人,他家人當然也算認識啦,可是跟老一輩有代溝,跟這一代認識不深,所以很難跟著呼應「對啊,德國人都很好!」。後來才知道原來她有個算半個德國人的美國女婿, 聽起來她對這個女婿很滿意,所以愛屋及烏,所有德國人都變很好了。至於我們家這個德國人怎麼好?除了我們是彼此的好朋友,在我眼中他很誠實正直,很有責任感,做事腳踏實地,不偷工減料又有效率;以前一起上課時曾經同一組做報告,常常報告已經大概做好了,只剩一些小細節不夠完美,然後我已經累得只想先睡覺,可是他可以繼續把所有我覺得無所謂的細節修改到他滿意 為止,我很放心把事情交給他,他的老闆同事們也很信任他的專業和效率。

  他的責任感則不管是對工作還是家庭;雖然因為工作關係有時候常常需要出差,以前Luka還不用上學時,如果是第一次到新客戶那兒,他都會問我要不要一起去玩,白天我自己看地圖開車帶Luka到處晃,晚上他就多少可以顧到家庭,週末還可以小小渡個假;不用出差時他會盡量在家裡工作,〈原則上他是應該每天到辦公室上班的,可是因為他的老闆們信任他,不介意他在哪兒工作〉這樣子他可以有更多時間陪Luka;譬如下午我在準備晚餐 時,他就會休息陪Luka踢足球、騎腳踏車、拔野草,傍晚講故事給Luka聽完,我陪Luka上床睡覺時間再繼續工作;因為兒子不是我一個人的,他也不希望他沒參與Luka唯一一次的成長過程。他雖然很重視工作,可是卻不是工作狂,有家庭生活品質也很重要,所以他週末盡量不加班,有時候企劃要結束前比較忙,他都會等晚上Luka睡著了,我也沒啥計畫,他才開始加班;然後我們兩三個月就會小小渡個假,請個一天假加上週末,開車到離家遠一點的地方看看不一樣的美國;不過因為我們每年都要考慮回台灣或德國他需要的假,再加上我不管到哪一國都要考慮的簽證問題,所以除了歐洲申根簽證國家,我們還沒能跑遠一點到加拿大或中美洲小島去看看;不過我想我們已經很幸運了,有很多機會接觸美國、台灣、和一些歐洲國家,Luka更是從六個月大就到處飛,希望他不會變成有狹隘大美國主義的美國人 。所以光是這些特質,他就已經是我眼中的好老公、好爸爸了。更難得的,是他從來不覺得他是好老公、好爸爸,就只是做他自己覺得他應該做的,非常謙虛內斂實在,難怪我很欣賞我們家這個德國人!可是是不是所有德國人都這樣,我真的不知道,我比較相信 這是他個人的特質,跟國籍關係不大。

  記得我們要結婚之前,他爸媽家人基本上不管,自己決定自己負責就好。我爸媽意見則多了。不過反對主軸基本上不是針對這個人好壞,而是他不是台灣人這個事實。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啦;那麼多「異族」通婚最後離婚的結局啦;文化背景不同,很容易吵架婚姻不幸福美滿啦;甚至連「這樣我們就沒辦法跟他爸媽交個朋友」這樣的理由都搬出來了;當然還有這樣就離很遠,久久才能見一次面。對其他原因我都不放在心上,因為即使是台灣人也不見得就一定都沒有差異不會吵架〈光挺藍或綠可能就夠吵了〉,更何況每個人都是在不一樣生活背景長大的,真的要不適合要離婚也不用國籍不一樣;倒是離很遠這一點很難爭辯。只是我的哲學一直是「船到橋頭自然直」,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大方向想清楚就好,以後會怎樣的細節想也沒用,搞不好我們以後會住在離台灣很近的地方呢,誰知道?!只是六年後我爸媽對這個女婿挺滿意,似乎也不怎麼介意他非我族類了。只是一樣的,世事難料,誰知道以後會怎樣?!我知道我很珍惜現在擁有的,快樂滿足惜福地過每一天,對我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逢's紀事

我想留言

 

逢逢和安迪的家  我們可愛的寶寶  婚紗照01/30/2003  逢's 家人  安迪's家  生活照  蜜月旅行  UIC 的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