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哪一國話

4/04/2008

  最近Luka爹問Luka娘:「第二個小孩出生後,我們要跟她說什麼話?」媽媽理所當然地:「還是一樣,你跟她說德文,我跟她說中文啊。」爸爸繼續:「那Luka跟她呢?」嗯這個倒是要想一下,因為聽過也看過很多在美國的移民第二代,即使跟爹娘不講英文,兄弟姊妹之間幾乎都是講英文,尤其都上學之後。這也難怪吧,在學校同學課業討論都是英文,兄弟姊妹之間要討論學校的事,當然也是英文比較流利。所以媽媽跟爸爸達成共識,妹妹(P.S.)上學之前,Luka只能跟她說中文或德文,自己決定,只要不是英文就好;至於大一點,說真的我們就算要管,應該也管不了,就順其自然吧。不過爸爸似乎不太滿意地碎碎念著:「這樣他們一定都只會用中文,不會自動用德文!」媽媽在一旁白目:「那你就要常常跟他們一起聊天啊,他們自然就跟你說德文啦!」爸爸狠狠瞪了媽媽一眼....本來就是嘛,這父子倆有點兒怪,雖然Luka跟媽媽在一起時,嘴巴很少停過,可以一直說話說到天荒地老;可是跟爸爸在一起卻是另外一回事,Luka比較小的時候他們一起蓋積木都是安安靜靜地坐在地上各蓋各的,有時候太安靜了,媽媽還要問一下:「你們怎麼都不講話啊?」爸爸還會反問:「要說什麼?不就是在蓋積木嗎?」 還有那天一起坐在車上,媽媽開車,父子倆坐後座。平常要是媽媽坐後座,車子裡是很難安靜的,可是那天開車出門後車子裡熱鬧了一分鐘,之後就寂靜無聲。媽媽從後照鏡裡看到倆個人都在欣賞窗外風景,真是詭異!難怪Luka中文講得比較流利,都是有原因的啦!

  以前都覺得小朋友從小接觸多種語言很棒,因為是很自然地學說話,而且還很小,學得應該很快;台灣很多人應該也算是台語中文雙語環境,大家也都是這樣長大啊。可是自從聽了對面鄰居的例子,我才知道這被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並不是這麼理所當然。對面鄰居夫妻倆都是衣索比亞來的移民,所以自小跟大女兒都是說他們的母語。大女兒從兩歲開始講話,據鄰居媽媽說一開始她很愛講話,一直說不停。可是三歲前他們因為工作關係外派到沙烏地阿拉伯,她女兒三歲之後突然就變得好安靜,因為她把所有語言都混在一起了,他們的母語、英文、沙烏地阿拉伯當地的語言,她無法分辨這些語言,於是乾脆不講。他們回美國之後一直到12歲上middle school前,她一直在做語言矯正。從此以後,他們在家只准講英文,第二個小孩出生之後更是如此,就怕同樣情形再度發生。Luka兩歲還很快樂地在說自己的語言時,我們曾跟語言發展治療師接觸過,當時就聽說因為美國外來移民很多,雙語、多語家庭不在少數,所以其實蠻多小朋友有這樣的問題,所以語言治療機構通常人滿為患,三歲以後才能預約,而且要等半年以上,當時還覺得有這麼誇張嗎?結果一個例子就在眼前。所以聽起來並不是雙語或多語環境適用所有小朋友。

  每次有人聽到Luka流利地跟媽媽說完中文,轉頭跟爸爸又流利地講起德文,都稱讚Luka很厲害,因為很多移民第二代都不太會說自己爸媽的話了,尤其上小學之後,更常聽到小朋友根本只願意說英文 ,不知為何會排斥說爸媽的母語。所以其實我們很幸運,Luka沒有語言混淆的問題,而且平常那麼倔強很有自己主見的一個小孩,也沒有不肯照爸媽要求跟爸爸只講德文、跟媽媽只說中文。Luka從出生就一直是在多語環境下,雖然爸爸只跟Luka說德文,媽媽只說中文,可是 聽爹娘之間說英文,走出門聽到的也是英文,還常常聽到媽媽對電話講台語,每次回台灣聽到的當然也是台語居多。當初其實有小小擔心一下這樣會不會太混亂,不過想說大部分時間Luka是跟我在一起,所以主要語言還是中文,而且德文跟中文差那麼多,應該是很難混吧?!至於當初為什麼會採取這樣的政策,理由很簡單:我講得最流利的是中文,廢話,跟自己兒子說話當然是用自己最能表達的語言!難道四下無人,就只我們母子倆個,我還要嘰哩咕嚕跟他講破破的「番話」啊 ?!那自己既然是這樣,當然隨便他爹要選哪種「番話」跟自己兒子溝通啦。另外也考慮到我們兩家沒其他親戚是在美國的,如果Luka只會講英文,那他大概就只有爹娘兩個親戚了,而且不管去台灣德國他都必須要跟爹或娘一起扮白癡,多無聊! 至於Luka中德文講得還算不錯,應該也歸功於Luka娘不願意三歲就送Luka上學去吧。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懂為什麼歐美很多全職媽媽三歲就讓小朋友上學,連四歲上學去我都嫌早!其實當初爸爸也是主張三歲就送Luka上學去,可是原因不外是「我小時候也是三歲就上學。」媽媽馬上反駁「可是我五歲才上學,也沒比較差或發展不健全啊!」爸爸繼續「這樣你比較輕鬆啊,至少有半天自己的時間。」這倒是啦,不過犧牲時間的人是我,既然我不介意,那個爹當然就隨我。而媽媽的理由也很簡單,少爺兩歲半才終於願意從講火星話進展到說媽媽說的話,還不怎麼流利,仍然夾雜一堆火星話,這時候上學去開始至少半天講英文,那Luka八成很難把其他語言說流利吧?!所以我們覺得這應該是Luka不會排斥中德文一個挺重要的原因,因為在家裡講習慣了。四歲上學後Luka當然常常會夾雜很多英文,不過爹娘在跟Luka聊天時,不知怎地會突然把英文全忘光光,所有英文全部要用中文或德文重說過,Luka倒也甘之如飴,重說就重說。所以現在我們對這樣的模式很習慣,連媽媽去學校Luka都會自動跟媽媽說中文。

  不過最感冒的就是每次回台灣就會有白目鄰居哇哇哇叫著「怎麼不教他講台語啊?!台灣人要會講台語!」我都會有點不客氣地回答:「中文比較多人聽得懂啦,全世界最多人說的語言ㄋㄟ,台語大概只有台灣人聽得懂,而且他要學太多其他話,慢慢來啦。」只差沒嗆回去:「你先看看你孫子〈或孫女兒子女兒〉能不能中德英台語全說得流利順暢,再來管我兒子要不要學台語!何況誰說我兒子是台灣人啦?!」為什麼我跟Luka說中文而不是台語,畢竟我的母語算是台語啊?理由就是這樣,我很實際,講中文可以跟更多人溝通無礙,歐美一堆人花大錢要學中文,我自己就可以讓Luka有這個優勢,幹麼不?而且我家人用中文溝通都沒問題啊,至於台語,當然等Luka這些基本該會的語言都沒問題了再說。真不知道這些人是在叫什麼意思的?! 自己有這樣狹隘的意識形態也不用管到別人家吧?!更何況可能連自己兒子女兒孫子孫女都不見得會說台語了!!

  所以要說哪一國話?當然是希望這樣的好運能一直持續下去,這樣一家多語的制度妹妹也能繼續受惠啦!

 

P.S.前天產檢醫生檢查所有的器官發育都正常後,問我們是否想看看是弟弟還是妹妹,我們當然想,這樣準備工作比較簡單。不過這個baby不太配合,動半天沒半秒停下來〈不會又是個過動兒吧!〉。檢查器官的時候就這樣了,每次醫生調不同角度想看清楚一點,她就也跟著換姿勢跟醫生玩躲貓貓,腳還夾得超緊,順便連手都會來摻一腳。不過醫生還是跟baby玩半天,終於照了兩張姿勢角度勉強可以接受的片子,然後宣布:「You can see a line there. I'll say, 80% chance is a girl.」哈哈,那剩下20%ㄌㄟ?難不成有根小尾巴會突然蹦出來?!不過80%聽起來挺高,所以Luka應該是可以滿意了,因為他要有個妹妹了。

 

逢's紀事

我想留言

 

逢逢和安迪的家  我們可愛的寶寶  婚紗照01/30/2003  逢's 家人  安迪's家  生活照  蜜月旅行  UIC 的畢業典禮